一、凍傷程度分類:簡而言之,凍傷程度分為燒傷、紅腫、發熱、水泡四種類型。
1度凍傷,臨床表現:局部皮膚紅斑,輕度水腫。解凍和復溫后:局部皮膚立即變紅或紫紅色,腫脹和充血?;颊吒械骄植堪l熱、瘙癢或灼痛。預后恢復:癥狀消失,幾天后恢復,皮膚不留痕跡,功能不受影響。
2級凍傷,臨床表現:皮膚上有水泡或大皰,水泡內有黃色粘性液體或粘性血漿。解凍復溫后:局部劇痛,
對冷熱刺痛不敏感。預后恢復:癥狀消失,幾天后恢復,皮膚無痕跡,功能不受影響。
3級凍傷,臨床表現:全皮膚壞死。解凍復溫后:皮膚呈棕黑色,有明顯壞死。有時皮膚會變白,然后壞死。預后恢復:皮膚恢復后有疤痕和功能障礙。這是凍傷的嚴重表現。
4級凍傷,臨床表現:肢體等局部壞死脫落。解凍復溫后:皮膚逐漸變褐變黑,有明顯壞死。
有時皮膚會變白,然后壞死。預后恢復:皮膚色斑、功能紊亂和殘疾。
二、根據環境和位置對凍傷進行分類:
1.根據凍傷環境,分為:;溝腳&&;將雙手和雙腳浸泡在水中&;等
2.根據凍傷的部位,可分為局部凍傷和全身凍傷
三、 凍傷原因及治療方法:
局部凍傷的原因:
1.在一般低溫環境下(0℃左右),局部熱損失增加,體溫降低;
2.袖子、褲管捆綁過緊,血液循環不暢,
影響血液循環,加重凍傷;
3.膳食熱量攝入不足;
4.受傷引起的出血和休克降低了局部熱源
局部凍傷癥狀:
冰冷、蒼白、堅硬、麻木;發紅、腫脹、刺痛、灼燒和水泡;皮膚從青色和灰白色變為黑色和棕色
局部凍傷部位:面部、鼻子、耳廓、肘部、前臂、手腕、手指、腳趾和腳踝。
暴露在雪中會損壞手臂、腹壁和外生殖器。
凍傷應急處理:迅速脫離寒冷環境,盡快熱身。那么如何倒帶呢?將人浸泡在40&;在42度的水中,
浸泡過程中不斷加水,以保持水溫。身體預熱后停止浸泡。用水或肥皂水局部清洗后使用凍瘡霜。2度以上的凍傷應用敷料包裹。皮膚大面積凍傷或壞死時,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或類毒素。
在野外沒有溫水的情況下,也可將傷者放置在未凍僵者的腋下或腹股溝下進行熱身。注意:嚴禁用火烘烤、用雪摩擦、用冷水浸泡或猛烈毆打受傷部位。
系統性凍傷的原因:經常發生在山區勘探或其他事故中:在寒冷環境中停留時間過長,
防寒保暖措施不足,下雪或冰水浸泡,酒后饑餓。
全身性凍傷的臨床表現:開始時皮膚蒼白寒冷。復溫后,背部出現水腫和顫抖。隨著體溫的逐漸降低,患者感到麻木、四肢無力、極度疲勞、恍惚和幻覺。檢查發現呼吸緩慢而淺,心跳過慢,最后昏迷。嚴重情況下,心跳和呼吸停止。人工呼吸作為急救的基本方法
全身凍傷的部位:內臟器官通常受到損傷。骨骼、肌肉、肝臟、腎臟、胰腺。它可能導致:
心室顫動(心跳200&;400/分鐘,通常1&;2分鐘,人會死亡)和胃粘膜出血。在恢復期,可能出現血栓形成和組織缺血壞死。
全身性凍傷的急救:全身保暖,迅速妥善地將傷者轉移到溫暖的環境中,脫掉衣服,蓋上被子。用布或衣服包一個熱水袋或熱水壺,然后把它放在腋窩和腹股溝下面迅速加熱。或浸泡在34&;35℃水5&;10分鐘,
然后將浸泡溫度提高到40&;42度,傷者呼吸正常后停止加熱。
傷者清醒后可飲用熱飲或少量葡萄酒。猝死時立即進行心肺復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