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有40多種毒蛇,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廣大省份。毒蛇咬傷多發生在夏季和秋季。根據其性質,蛇毒可分為三類:神經毒液、血液循環毒液和混合毒液。
金環蛇、銀環蛇和海蛇主要含有神經毒液?;颊弑灰?,傷口無局部炎癥,僅有輕微刺痛、輕微瘙癢、麻木和感覺減退,往往不引起注意,延誤診斷和治療。全身中毒癥狀出現較晚,通常在咬傷后1-6小時。一旦發生,疾病就會迅速發展,
并可能出現全身不適、頭暈、呼吸困難和視力模糊等癥狀。如果他們沒有及時獲救,他們可能會危及生命。
北京紅立方應急箱廠家介紹說:蝮蛇、尖吻腹、竹葉青等主要含血和毒?;颊弑灰?,傷口會紅腫、疼痛并出血。水皰和瘀斑通常迅速蔓延到上肢末端。嚴重中毒可導致血壓下降、心律失常、少尿和無尿,最終死于循環衰竭。
眼鏡蛇、眼鏡王蛇和腹蛇主要含有混合毒液?;颊弑灰螅瑐诩t腫疼痛,范圍迅速擴大,傷口出血不多,
但它很快就關閉并變黑了。傷口周圍有血泡。全身中毒癥狀發生在咬傷后2-6小時,通常包括嗜睡、嘔吐、發冷、吞咽困難、語言障礙和心律失常。
在野外建設和旅游過程中,一旦被蛇咬,要迅速判斷是否被毒蛇咬傷。如何判斷?
首先,看看蛇的形狀:大多數毒蛇都有三角形的頭,身上有五顏六色的圖案,尾巴又短又細;無毒蛇頭多呈橢圓形,體色單調,尾巴細長。最好殺死咬人的蛇,作為診斷參考。
其次,看看傷口:
毒蛇咬傷的創面常有一對大而深的齒痕,或兩排小齒痕以上的一對大齒痕,有的大齒痕甚至留下斷牙;無毒蛇咬傷時無齒痕或兩排對稱小齒痕。如果蛇咬傷發生在夜間,蛇的形狀看不清,無法區分是否被毒蛇咬傷或傷口,不要等到傷口情況發生變化后再判斷是否被毒蛇咬傷。此時,必須將其視為毒蛇咬傷。
急救措施:
防止毒液擴散和吸收
被毒蛇咬傷后,不要驚慌亂跑,這會促進毒液迅速擴散到全身。受傷人員應立即坐下或躺下,呼救,并用能找到的鞋帶、褲帶等繩索迅速捆扎傷口近端。如果手指被咬傷,可以捆綁指根;如果手掌或前臂被咬傷,可以綁在肘關節上;如果腳趾被咬傷,可以捆綁腳趾根部;如果腳或小腿被咬傷,可以綁在膝關節下;如果大腿被咬傷,可以綁住大腿根部。
結合的目的只是阻止毒液的靜脈和淋巴回流進入心臟,而不妨礙動脈血液的供應,這與止血的目的不同。因此,捆綁不需要太緊,應控制其松緊度,使捆綁下肢動脈的脈搏稍微減弱。包扎后,每30分鐘松一次,每次1-2分鐘,以免影響血液循環,造成組織壞死。
快速清除毒液:
立即用冷開水、泉水、肥皂水或1:5000高鉀溶液沖洗傷口和周圍皮膚,以洗去傷口表面的毒液。
如果傷口有毒牙殘留,應迅速用刀或碎玻璃等尖銳物體將其取出。使用前最好先用火焚燒。以齒痕為中心做一個十字切口,深至皮膚,然后從肢體近端向傷口方向和傷口周圍反復擠壓,促使毒液從傷口排出。擠壓時,用清水沖洗傷口。沖洗、擠壓和解毒必須持續20-30分鐘。在那之后,如果你隨身帶著一個茶杯,你就可以用火罐拔除傷口了。首先在茶杯里點燃一個小紙球,
然后迅速將杯口扣在傷口上,使杯口靠近傷口周圍的皮膚,利用杯內產生的負壓將毒液吸出。如果沒有茶杯,也可以用嘴吸傷口排毒,但吸盤的嘴和嘴唇必須沒有損傷和齲齒,否則有中毒的危險。立即吐出毒液,吸入后用清水漱口。
排毒后,濕敷傷口,以利于毒液流出。必須注意的是,蛇毒是一種嚴重的毒藥,它能在極少量的情況下導致死亡。因此,不能因為害怕疼痛而拒絕傷口切開和排毒治療。
如果你身邊有蛇藥,你可以立即口服以解毒。如果患者口渴,他可以喝大量的水,
不要喝含酒精的飲料來阻止毒素的傳播。經切開排毒治療的傷員,應盡快用擔架和車輛送往醫院進一步治療,避免出現無法在現場處理的嚴重情況。在運輸過程中,應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并保持安靜。
預防:
在野外旅行和工作時,尤其是在夜間,最好穿厚帆布褲子、靴子或綁腿。
拿一根木根或手杖,左右拉動前面的草,把蛇趕走。夜間行走時隨身攜帶照明工具,以防踩到蛇而咬人。在選擇露營地點時,你應該避免黑暗和潮濕的地方,如草地、石頭、樹木和竹林。還應準備抗蛇毒血清藥物,以防發生事故。